基本情况
职 称: 教授
学 位: 博士
毕业学校: 美国波士顿大学(Boston University)
联系电话: 020-84112078
电子邮件: yaodaox@mail.sysu.edu.cn
英文主页:http://spe.sysu.edu.cn/yao/
教育背景
美国Boston University 博士,凝聚态理论,2007年4月
日本福井大学交换研究生计划, 1996年-1997年
浙江大学硕士,理论物理,1998年3月
浙江大学学士,物理学,1994年6月
工作履历
中山大学物理学院,教授,博士生导师,理论物理学科负责人,2016年-至今
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,教授,博士生导师,2009年12月-2016年
美国田纳西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, Research Associate, 2009年9月-12月
美国普渡大学, Postdoctoral Research Associate,2007年4月-2009年8月
美国波士顿大学,Research Assistant, 2003年1月-2007年3月
学术兼职
Frontiers of Physics(SCI),编委
广东省物理学会,副秘书长
广东省本科高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,副主任
中国高校热学课程教学研究会,副理事长
中国物理学会凝聚态理论与统计物理专业委员会,委员
中国物理学会低温物理专业委员会,委员
中国物理学会磁学专业委员会磁学理论委员会,委员
国际物理刊物Physical Review Letters, Physical Review系列, EPL, Physics Letters等,审稿人
研究领域
理论物理、凝聚态物理
研究方向
关联电子体系、高温超导、量子磁性、量子蒙特卡罗、拓扑物质、二维电子体系、光电性质等
主讲课程
本科生:004
研究生:004
学术成果
【学术表现】
与美国莱斯大学、普渡大学、波士顿大学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、英国牛津大学、剑桥大学、布里斯托大学、英国散裂中子源、瑞士PSI、德国马克斯-普朗克研究所、澳大利亚中子科学中心、日本筑波大学、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机构(NIMS)、中科院物理所、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复旦大学、中国科技大学等研究小组保持紧密合作及师生交流互访关系。
在国际物理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,包含Nature Physics,Nature Communications,Physical Review Letters(6篇),Physical Review B/A/E(50余篇),NPJ Quantum Materials,Nano Research, EPL,Frontiers of Physics 封面论文。受邀为科学出版社专著撰写“磁性阻挫系统” 1章。
近年代表性工作为:
1. 研究了二维四八晶格上费米面的完美嵌套,发现自旋涨落可以产生很强的高温超导电性,为实验寻找高温超导体提供了理论基础。
2. 提出了铁基超导体的相关磁性模型,探索了铁基超导体中巡游电子与局域磁的相互作用,解释了实验上普遍发现的有序磁矩远小于局域磁矩的现象,在磁阻挫系统中发现了共振费弹性X光散射(RIXS)的量子双峰结构。
3. 发现了量子相变中的非单调标度行为,证明二聚化量子磁性系统的相变属于O(3)普适类。
4. 用量子蒙特卡洛方法研究了量子自旋系统中的无序效应,找到了不可压缩的莫特玻璃态,发现经典的Harris判据在量子情况下被违反。
5. 严格求解了一类几何阻挫系统上的经典Ising模型、量子XXZ与Ising混合模型、Dimer模型,给出了零温熵,发现了具有拓扑性质的闭路气体、近藤金属、自旋液体等新奇物相。
6. 理论上给出了拓扑绝缘体的表面磁性RKKY相互作用的解析解,提出用电学的方法来模拟和调控量子自旋系统。有关成果被诺贝尔奖得主主编的专著、Nature、Science等名刊物作为热点专题报告与评述。
【学术会议报告】
奖励与荣誉
广东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,2016
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,2011
中山大学物理学院“芙兰优秀教师励教金",2018、2020
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,2010
中山大学青年教师重点培育项目,2010
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,2009
浙江大学研究生光华一等奖学金,1995
浙江大学物理竞赛一等奖, 1992